封面
版权信息
献言
编委会
假如创造力是一座公园
NOTE
需求在下降。房地产商脑子一热,建起许多高楼,十几层的大厦,依山傍水,气势逼人,却只有几户人家住进去,其余的毛坯都空空如也,透着穿堂风,像无数双黑色的眼睛,无神地望着从市中心静静流过的河。
2024-11-04 22:09:21
NOTE
那里的生活仿佛一团火焰,人们的智慧、欲望和身体全数投入其中,发明出新的机会、新的情绪、新的词语,随时准备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兑现成改变世界的诺言——创造是新的正义,任何有关颓势的消息仿佛都只是谣言。不像我的家乡,一个慌乱的小社会使自己镇静的方式,无非是兴建几座小小的公园。
2024-11-04 22:16:09
NOTE
这并非巧合,而是越来越同质的现代性。
2024-11-04 22:16:45
NOTE
任何一个过去的人,理论上都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理解那些早衰的人为什么在繁荣的年代依然感受到一种本质上的无力感——到底什么是新的?我们还能创造怎样的生活?
2024-11-04 22:17:02
NOTE
所谓“拉格泰姆”(Ragtime)是19世纪末的黑人音乐,以切分节奏为特点,当时的演奏大师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说,这种曲子是不能弹得太快的。即便在一个纵情于饮食与娱乐的休闲时代。
2024-11-04 22:17:49
献辞
话题
欧洲马赛克——捷克、个人主义、女性及作家权力
NOTE
无论在哪个年代,对自由的争取,以及自由、批判的思想都是艰难的,但这一切从未止息。
2024-11-04 22:18:11
NOTE
年年月月日日,生命就这样流逝。每一天琐碎而无尽,但同样具有决定性。世界的每一处都是一个陷阱:当人们只能留在某个地方时,邪恶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2024-11-04 22:18:54
NOTE
凭手中攥着的那本护照,你并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难道说,即便在今日,胜利仍需要以否定人性为代价?而权力又是如何被它的代表人滥用的呢?
2024-11-04 22:19:08
NOTE
在没有民主人士的国度,建立民主制度相当艰难
2024-11-04 22:20:29
NOTE
但是,人能拯救的只有他(她)自己。
2024-11-04 22:20:49
NOTE
但今天最具破坏力的,是欧美文化里那种随处可见的极端自我,像被宠坏的小孩一样,认为世界的其他地区都处在更落后的阶段。
2024-11-04 22:21:17
NOTE
结果是,每个“个体”思考、行动、穿着、咀嚼和进食的方式都是一样的。这种不利的社会氛围难道不是幼稚行为的后果吗?
2024-11-04 22:22:12
NOTE
那一刻,我终于摆脱了旁人的看法,开始理解生活该怎样过,又该如何向世人宣布“我是谁”。我意识到我们是谁,也意识到该停止抱怨,不再卑躬屈膝或装腔作势,不让社会将各种规则强加于我们。
2024-11-04 22:22:58
NOTE
生命并不是一场竞争
2024-11-04 22:23:13
NOTE
我不认识有哪个女性会像斯大林、希特勒或者门格勒那样。这些人都是男人,他们的“使命”是早在血液里就流淌着、在基因里刻写着的。如果不能在别的地方独裁,他们至少可以在家里成为独裁者,控制别人的身体——一个女人。
2024-11-04 22:24:21
NOTE
一开始是很明显的侮辱、污言秽语,还有威胁。这些行为越来越频繁,由此开始出现体罚、勒脖子和饥饿惩罚。
2024-11-04 22:24:44
NOTE
日益发达的大众媒体难辞其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二手”生活。经历堪称良师,只是没有学生。
2024-11-04 22:30:20
NOTE
一个社会如果抑制了自身过去的某种东西,不管那是什么,它就不会是健全的
2024-11-04 23:34:03
NOTE
若集体罪恶感这个概念在世界里扎下了根,那么在那一刻,未来没什么好骄傲的了
2024-11-04 23:35:15
NOTE
任何一个曾经帮助过这个残暴政权的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罪行。不然,我们就是在侮辱亡灵。那些幸存者,尽管身体上扛住了多年的牢狱生活,但回到家时,已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
2024-11-04 23:36:16
NOTE
没有人受罚,也没有人将被惩罚,因为我们拒绝承担自己的罪责。我们这样就相当于在告诉年轻一代:一切都是可允许的,因为一切暴政都能用语言洗清掉,“我们年轻时犯了一些错误”;最重要的是逃脱罪罚,确保自己活得好好的。
2024-11-04 23:36:32
NOTE
这么多让人乏味的傻瓜,永远也无法学会举一反三,或者寻得某种意义
2024-11-04 23:38:44
NOTE
所有言语都不应自欺。以民主的名义将生活简化成生意,是一种危险行为。我为欧盟的存在而高兴,它促使我们去为他人着想。
2024-11-04 23:38:17
搜神——围绕《山海经》的语言与神话
讲述一个故事有五百万种方式
访谈
海妖服务器与我们的未来
樱桃园即使毁了也是美的——童道明专访
影像
摄影是突然到来的,和诗歌如出一辙
报道
北戴河碱业工人简史
小说
理想情人
诗歌
死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回忆录>作者》诗选
书评
鸟之轻,羽之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好骨头》
也曾辜负也情深——忆语三篇札记
全球书情
NOTE
我们的孩子:危机中的美国梦
2024-11-12 22:29:47
NOTE
美国梦是什么?相信机会均等,不管家庭背景如何,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凭借付出和能力改善生活。然而,现实状况却是,越来越少美国人有机会打破阶层差异向上流动。
2024-11-12 22:27:55
NOTE
规则的乌托邦:关于官僚制度的技术、愚蠢和秘密乐趣
2024-11-12 22:28:42
NOTE
这种基础有时候难以察觉,因为“我们本身就在官僚制度的海洋中畅游”。我们对此习以为常,而不会去思考它背后的驱动力
2024-11-12 22: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