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ent
- 译者序
-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3970
- 推荐语
- 我可以转而与动物为伍,它们平和而自足,久久伫立,我望向它们。它们没有焦虑,也不抱怨处境,它们没有夜不成寐,也不为自己的罪过幽泣,它们不会讨论对上帝的责任而令人生厌,没有一个不满,没有一个为占有欲癫狂,没有一个俯首称臣,也没有一个跪拜祖先,没有一个身份显赫,也没有一个垂头丧气。——沃尔特·惠特曼 3153 #cat
- 前言
- 许多不幸福的人是可以经由恰当的努力而获得幸福的 1704
- 第一部分 不幸福的原因
-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幸福?
- 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那么介意,而是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外部事物上:世界局势,各种学科知识,我喜欢的人。没错,对外部事物的关注也会带来各种痛苦:世界会陷入战争,某种知识很难掌握,喜爱的人会离我而去。但是这类痛苦不同于由自我憎恶而生发的那种痛苦,它不会摧毁生活的核心 7368
- 第二章 拜伦式的不幸福
- 但他忘记了,保持对一些东西的渴望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392
- 第三章 竞争
- 治疗这种病的处方是:在平衡生活的理念下,接受清醒而恬静的娱乐。 3996
- 第四章 无聊与兴奋
- 无聊
- 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 自然状态下动物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的反应的
- 本质
- 现实环境与令人心向往之的更惬意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
- 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赴”(fully occupied)
- 无聊是对某种事件的固执期望
- 这里所说的事件是指 “新鲜感”
- 只要它能够让无聊的人感受到这一天与另一天的不同即可
- 这里所说的事件是指 “新鲜感”
- 类别
- 建设性的(fructifying)
- 麻木的缺席
- 空空如也(stultifying)
- 因为缺乏生机勃勃的活动
- 建设性的(fructifying)
- 变化
-
Tip
农耕生活的到来,生活开始变得单调乏味; 机器时代的到来极大减少了世上的无趣
- 工薪阶层
- 工作时间不会孤寂,夜晚还可以有各种娱乐,这在传统乡村是不可能的
- 中低阶层
- 过去吃完晚饭,妻女收拾停当,所有人要围坐在一起度过所谓“幸福的家庭时光”
- 男主人睡觉,妻子编织,女儿们则在想,这样的日子不如死了的好,或者不如远走廷巴克图(Timbuktu)
- 女儿们
- 不可读书,也不可离开房间,因为按道理说,父亲会在那段时间跟她们谈话,而那一定会是大家都很愉快的时间
-
幸运的话,最后她们结婚成家,有机会把一个同样阴郁的青春强加给她们的孩子。如果不够幸运,她们会变成“老处女”,最后变成“发霉”的淑女,这与野蛮人强加于牺牲品身上的命运同样可悲。
- 越往前,沉闷就越严重
- 想象一下,一个中世纪村庄里乏味的冬天,人们不会读也不会写,天黑之后只能依靠蜡烛的光亮,唯一不算寒冷刺骨的房间弥漫着柴火的浓烟。道路无法通行,所以几乎没有机会看到另一个村庄的人
- id: 63b783f0-1ea6-4e64-9a64-00bc5f77ad66
“猎杀女巫”(witch hunts)的活动成为冬夜里的唯一消遣,当然促成这项活动的原因很多,但无聊必定是其中之一
- 过去吃完晚饭,妻女收拾停当,所有人要围坐在一起度过所谓“幸福的家庭时光”
- 现代, 我们的沉闷乏味比祖先少了,但却比他们更怕无聊了
- 年轻女性现在大多自食其力
- 原因
- 这能使她们在晚上出外娱乐
- 逃开祖母们当年不得不忍受的“幸福的家庭时光”
- 这能使她们在晚上出外娱乐
- 原因
- 在美国,有条件住在城里的人都住在城里;
- 不能住在城里的人都有汽车,至少有辆摩托车,方便骑去看场电影
- 年轻男女的接触比过去要容易多了
- 简·奥斯汀的女主人公在整部小说里一直期待的刺激,今天的每个女仆一周至少可以经历一次
- 年轻女性现在大多自食其力
- 随着社会阶层的提升,我们对刺激的追求也越发迫切
- 以工作谋生的人必定会因为上班产生烦闷
- 那些富裕到不用上班的人,也把无忧无虑作为生活理想
- 这是一个体面的理想,我断不会妄加非议
- 只怕像其他理想一样,理想总是远比理想主义者想象的难以实现 #dream
- 这是一个体面的理想,我断不会妄加非议
-
- 昨夜越是销魂今晨就越是无聊
- 这个概念提出的有点突兀, 为什么笔锋一转就把这个结论塞进来了...
- 无聊的某些成分本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
- 逃避无聊确实是自然本性,任何人一遇机会都会本性流露
- 当土著人初次从白人手里尝到酒的滋味,他们终于明白了如何逃避经年累月的无聊,除非政府干涉,他们会狂饮烂醉
- 战争、屠杀和迫害都成了逃避无聊的方法,甚至与邻居吵吵架也比无所事事好过些
- ((63b783f0-1ea6-4e64-9a64-00bc5f77ad66))
- 所有伟大的著作都有乏味的章节,所有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趣的时候
- 一本从头到尾都光芒四射的小说基本可以肯定不是一部巨著。
- 枯燥的篇章不独神圣典籍会有,所有的好小说也会有
- 除了少数重要时刻,伟人们的生活同样平淡无奇
- 苏格拉底能够不时享用盛宴,且当毒药发作时,依然能在交谈中获得很大满足。但他生活的大多数时候是和妻子珊西比一起平淡度过的,下午散个步,路上或能遇到几个朋友
- 康德一生中从未走出过家乡康尼斯堡(Königsberg)的方圆十英里
- 达尔文周游世界之后,剩下的时光全在家里度过
- 马克思掀起了几次革命之后,决定在大英博物馆度过余生
-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工作,其中的专注与艰辛使人难有余力去应付疯狂的娱乐,当然,假日里为恢复体力所做的运动除外,比如其中最典型的是登山。
- 一本从头到尾都光芒四射的小说基本可以肯定不是一部巨著。
- 逃避无聊确实是自然本性,任何人一遇机会都会本性流露
- 人类的罪恶有一半源自害怕无聊
- 无聊应该是道德家面对的重要问题
- 好处
- 避免 ((63b7898e-df16-4acc-981d-d2e6a8b7f0b8)) 兴奋
- 忍受或多或少的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 education
- 现代父母在这方面实在难辞其咎,他们给孩子提供了太多太消极的娱乐,如电影、美食之类,他们没有意识到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之于儿童的重要性,而那些不同的日子只是偶尔才有。
- 孩子们的欢愉应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获得。
- 诸如观剧这种具有兴奋性的同时不含身体运动的活动,应该少之又少。
- 令人兴奋的事情其实是一种麻醉剂
- 人们对它的需求会不断升高,而身体在兴奋时的消极反应也是违反本能的
- 让孩子像一株幼苗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生长,他们会发育得最好
- 过多的旅行,五光十色的印象对于孩子并非好事,会使他们长大后难以忍受那种富含创造性的单调。
- 我并不是说单调本身有什么好处,我只是说某些美好的东西离了一定程度的单调是不可能的
- 以华兹华斯的《序曲》为例,凡是读过的人都会意识到,一个精明世故的都市青年是无法领会华兹华斯在思想与情感上的价值的
- 我并不是说单调本身有什么好处,我只是说某些美好的东西离了一定程度的单调是不可能的
- 过多的旅行,五光十色的印象对于孩子并非好事,会使他们长大后难以忍受那种富含创造性的单调。
- 年轻人若是胸怀严肃的、富有建设性的目的,那么一旦需要,他们便能自甘承受众多烦恼
- 但若过的是漫不经心、放纵不羁的生活,年轻人心中就很难形成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目标,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他的所思所想总是当下的玩乐,而不是将来的成就。
- 综上所述,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将是无所作为的一代,是过分脱离了自然的缓慢进程的一代,是勃勃生机渐渐枯萎的一代,犹如瓶中被剪下的花
- 最终之路 → 回归自然
-
无论我们怎样认为,我们都是自然之子,我们的生活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从自然里汲取养分,与动物、植物并无二致
- 自然的生活节律是舒缓的,对它来说,秋、冬与春、夏同样必要,休息与运动同样重要
- 相较于成年人,孩子更需要与自然生活的涨落节律保持联系。多少年来,人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宗教也将这样一些东西融入了复活节里
- 我曾见过一个生养在伦敦的两岁男孩,第一次被带到绿色的乡间散步时的样子。时值冬日,一切都是潮湿而泥泞的,在成人眼里没什么让人兴奋的东西,可男孩在这里却表现出了神奇的狂喜,他跪在潮湿的地上,把脸埋进草里,发出含混不清的欢乐的叫声
- 他的幸福体验是原始的、单纯的,也是巨大的。
- 他的这种正在被满足的生命需要意义深远
- 假如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很少能成为完善健全的人
- 以赌博为代表的许多娱乐,本身没有任何与自然相联系的元素
- 这类乐趣一旦停止,人就会觉得无聊和不快,有一种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匮乏感
- 这类娱乐活动不会带来任何可以被称作幸福的东西
- 以赌博为代表的许多娱乐,本身没有任何与自然相联系的元素
- 让我们与自然生活产生联系的那些乐趣,其本身就蕴含了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某些东西;
- 当这种乐趣停止时,它们带来的幸福感并不会随即消失
- 尽管它们当时的欢愉程度也许不及更为刺激的放纵。
- 这种区别存在于从最简单到最文明的全部活动中
- 尽管它们当时的欢愉程度也许不及更为刺激的放纵。
- 当这种乐趣停止时,它们带来的幸福感并不会随即消失
- 假如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很少能成为完善健全的人
- 两岁男孩表现的是与自然生活融合的最原始的形式
- 而同样的情形在诗歌里则表现为较高级的形式
- 莎士比亚的抒情诗难以超越,因为它们充满了那个两岁男孩拥抱青草时所感到的同样的幸福
- “听,听,云雀”,或“来到这金色的沙滩”,这些诗句所文雅地表达的正是两岁男孩笨拙的叫喊所表达的情感
- 或者,再来比较爱情和单纯的性吸引之间的区别
- 爱情能使我们的整个生命复苏与重生,好比久旱逢甘霖的草木
- 没有爱情的性则不然。片刻的快感一结束,剩下的是疲惫、厌恶和生命的空虚感
- 爱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没有爱的性则不然
- 爱情能使我们的整个生命复苏与重生,好比久旱逢甘霖的草木
- 莎士比亚的抒情诗难以超越,因为它们充满了那个两岁男孩拥抱青草时所感到的同样的幸福
- 而同样的情形在诗歌里则表现为较高级的形式
- 现代都市人所承受的特殊的无聊,与他们离开了自然生活密切相关
- 离开自然使生活变得焦灼、枯燥和饥渴,犹如一趟沙漠之旅
- 听起来近乎荒谬的是:有些能够随意选择生活方式的富人,由于惧怕无聊,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另一种更加难以忍受的无聊。
- 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宁静的生活,唯有宁静的气氛才能蕴含真正的幸福。
-
- 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 兴奋
id: 63b7824e-4cc7-45d0-a5ff-c4f1fa385aff
- 无聊的反义词
- 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性
- 追逐 / 战争 / 求偶
- 度 → 幸福
-
Tip
生活幸福的基础是要拥有一定的忍受无聊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必修课之一
-
Note
几乎与其他所有东西一样,关键在于度
- 过少导致病态渴求
- 过多又会导致热情耗尽
- 过度 id: 63b7898e-df16-4acc-981d-d2e6a8b7f0b8
- 定量
- 有益
-
- 无聊
- 第五章 疲劳
- 培养一种有条理的思维,在合适的时间充分地思考一件事,而不是在所有时间里断断续续地思考这件事,它所增加的幸福感和所提高的效率是令人吃惊的。 5886
- 第六章 嫉妒
- 排在忧虑之后,造成不幸福的另一重要原因当数嫉妒。嫉妒应该算是人类情感中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 1031
- 一个明智的人不会因为别人有别的东西就停止享用自己的快乐。事实上,嫉妒是一种恶习,部分关乎道德,部分关乎智力,它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从来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彼此间的关系。 3926
- 第七章 罪恶感
- 它是成年人生活不幸福的潜在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380
- 根据这些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看法,良心会昭示每个人的罪恶动机,罪恶付诸行动之后,人有可能体验到两种痛苦情绪:一种叫懊悔,徒劳无益;一种叫忏悔,可以洗刷罪恶。 811
- 人生最无聊的莫过于作茧自缚,而最愉快的则莫过于把关注和努力都投向外部。 2867
- 第八章 受害妄想
- 受害妄想一直根植于对自我价值的过分夸大。 1410
- 亲身体验的事情自然会比大量缺乏切身体会的事情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这让他们产生了比例错觉,过分强调了也许只是例外而不是典型的事情。 1111
- 第一条: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象的那么无私。第二条:不要高估自己的价值。第三条:不要指望他人能像你关注自己那样关注你。第四条:不要以为大多数人都怀有特别的意图设法迫害你。 4139
- 第九章 舆论恐惧
- 对世界的无知使人承受了大量无谓的痛苦,有时只限于青年时代,但贯穿一生的也不在少数。这种孤立不仅制造痛苦,而且让人浪费了大量精力来保持精神独立以对抗周围的敌意,最后还让人十有八九不敢遵循自己思考得出的逻辑结论。 2369
- 原则上,一个人对舆论的尊重程度应以自我生存和不伤害他人为限,过度的尊重其实是自甘臣服于不必要的专制,而这会从方方面面影响幸福感。 2906
-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幸福?
- 第二部分 幸福的原因
- 第十章 还能有幸福感吗?
- 我的一些朋友的谈话和著作几乎令我断定,生活在现代社会不可能有幸福感。然而,通过内省、国外旅行以及与我的园丁交谈,我的判断渐渐改变了。 187
- 教育带来的差别仅体现在获得快乐的途径上。 2408
- 他们将在那里创造一个新世界,并且拥有与这个创造相符合的炽热信仰。 231
- 任何人都能通过发挥特殊才能而获得工作的乐趣,只要他能满足于发挥自己才能的过程,而非博得众人赞誉。 2295
- 幸福的奥秘在于:让你的兴趣尽量广泛,对你关心的人与事表达出更多友善,而不是敌意。 4710
- 第十一章 兴致
- 一个人的兴趣越多,乐趣便越多,受制于命运的情况就越少,因为他若失去一样,还可以找到另一样替代。生命短暂,兴趣有限,但还是以兴趣多到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为好。我们都容易有内向的毛病,尽管绚丽多彩的世界就在眼前,我们却惘然不顾,只盯着自己内心的空虚。切莫以为内向者的不幸里有何辉煌之处。 4155
- 不过,如果一直不能达到期望的成功,舆论还是会指责他是个狂人,这似乎并不合理,因为谁都无法在类似的活动中预先确保成功 501
- 一个人但凡未曾受过致命挫折便会存有对外部世界的天然兴趣,而只要这种兴趣依然存在,他便能发现生活的快乐,除非他的自由受到了过度限制。文明社会的兴致缺失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自由受到限制,而这种限制又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所需的。 1680
- 第十二章 情爱
- 最好的情爱是互惠性的生活帮助,彼此愉快地接受,不勉强地给予,因为这种互惠的幸福而感到世界更加有趣。 2540
- 第十三章 家庭
- 在母子关系里,她会一直记得为孩子做出的牺牲,几乎必然会更多地要求孩子回报,而关注琐事的习惯又会令她心胸狭窄、无事生非。这将是她蒙受的最严重的伤害:为家尽责却因而失去家人的爱,相反,如果她忽略他们,保持自己的开朗与魅力,他们反而会喜爱她。 2008
- 如果家里有孩子,公寓内的生活会很不舒适。孩子没有可以疯玩的地方,父母没有可以躲清静的地方。因此,上班族越来越多地住往郊区,这无疑很符合孩子的需要,但显然增加了父亲的辛苦,同时削弱了他在家庭中的作用。 361
- 传统上称作自我牺牲的母亲,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孩子都特别自私,因为为人父母固然重要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若它成为生活的全部则人必有不满足,不满足的父母很可能在情感上变得贪婪。因此,母亲不应断绝自己所有的兴趣与追求,这对孩子和母亲自身的利益都很重要。 1690
- 第十四章 工作
- 决定工作有趣的要素有两个:一、需要运用技能;二、具有建设性。 2470
- 第十五章 闲情逸致
- 他将认识到,某种意义上,一个人能看到多大的世界,他的自我就有多大。摆脱了被环境奴役的恐惧,他将感受到深刻的幸福,无论生活如何沧桑变化,他在内心深处永远是一个幸福的人。 2761
-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 中庸之道是个反面典型:它是个乏味的道理,但在绝大多数事情上它是真理。 1147
- 凡此种种,说明在大多数人那里,幸福是争取来的,不是上帝的恩赐,在努力争取的过程中,向内与向外同样重要。向内的努力可能包括必要的放弃,因此,我们先来谈谈向外的努力。 1395
- 有些职业,比如科学研究,即使收入不高也可以通过工作本身来获得成功感,但大多数职业中成功的衡量标准还是收入。“放弃”在这里便出现了,对大多数人而言放弃不失为一个重要取向,因为在一个竞争社会中,显赫的成功只属于少数人。 774
- 丝毫不关心权力的人,是丝毫不关心同类的人。因而,有些权力欲当属那些能够创造美好社会的人实现其目标的必要条件。只要不遭阻挠,每种权力欲都将带来一种相应的努力。 766
- 长期来看,最令人疲倦和愤怒的莫过于每天都要努力去相信越来越不可信的东西。结束这种努力是获得牢固而持久的幸福的必要条件。 2337
-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
- 幸福的人是真实地生活着的,他们有着自由的情爱和广泛的兴趣,他们通过这些情感和兴趣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而这又让他们自身成为其他很多人的兴趣和情爱目标。幸福的重要源泉是得到爱,但是索要爱的人是得不到爱的。泛泛而论,得到爱的人正是付出爱的人。 2800
- 第十章 还能有幸福感吗?
- 译名对照表